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 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桂政办发〔2021〕103号)(二)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优化通道运输组织和提高物流效率


持续优化物流组织,加强运营平台建设,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通关便利化,积极发展专业物流,提升通道竞争力。


(一)持续扩大通道物流规模。大力发展海铁联运,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加强集装箱中转集结,扩大开行图定班列。稳步扩大川桂、渝桂等海铁联运班列规模,推动陇桂、陕桂等直达班列稳定开行,逐步推动班列实现西部省份全覆盖并延伸至中部地区。推动海铁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长江航运、西江航运衔接,推动广西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拓展商品车、农产品等特色联运班列,研究应用罐箱、敞顶箱等海铁联运装备技术。探索发展港口、陆港与重点产业园区之间钟摆式班列运输组织模式,提高海铁联运组织一体化运行水平,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运输品牌。积极培育海公联运,推动北部湾港至广西区内、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海公联运班车常态化开行。加强国际陆路运输,推动中越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和跨境公路班车稳定运行,实现中越跨境班列“天天班”开行,优化至东盟等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组织,探索跨境公路运输直通模式,开展国际甩挂运输试点。培育空铁联运等其他多式联运。(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


(二)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共同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在广西设立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争取永久设立中国—东盟民航合作论坛。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推进铁路、海运作业单证电子化和数据共享开放,研究推进海铁联运班列铁路运单与海运提单衔接,拓展国际贸易和金融增值服务,研究制定铁路货物运输品名与世界海关组织《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铁路运输危险货品与海运危险货品目录间“一货两标”互认办法,推进运输标准规范衔接。加强与通道沿线地区、东盟国家等合作,完善多式联运标准和规则,引进和培育多式联运全程经营骨干企业,共建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并与区域性平台联动发展,搭建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探索发展运输工具与物流装备交易租赁、集装箱共享调拨、托盘循环公用等专业化物流服务,合作设立境外还箱点,共建海外揽货和分拨配送网络,打造多式联运“一口价、一单制、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深化跨境运输衔接,推动共建东盟经北部湾至中亚、中欧大陆桥,开展货物全程一体化衔接组织,统一运价规则和相关政策。支持平台企业发挥资源优势,畅通物流、数据、金融合作渠道,有序发展供应链金融。(牵头单位:自治区北部湾办,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大数据发展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配合单位:自治区外事办、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南宁海关、广西银保监局、广西税务局,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三)推动降低通道运行成本。推进各运输环节共同降低海铁联运班列全程物流成本,增强通道物流整体竞争力。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通道运营平台签订中长期协议,对通道班列铁路运费下浮给予更大支持。做大做强通道运营平台,支持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清理通道运行收费环节,公开收费目录,规范收费行为,推动港口、铁路站场及专用线、物流园区等运营主体优服提质降费。进一步完善口岸收费目录制度,对现有收费清单进行全面梳理规范、动态调整,降低口岸收费。对标对表国内国际一流港口,加强收费监管,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降低物流成本。到2023年,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全程各项费用进一步降低,港口、口岸等中介服务收费标准达到国内一流港口水平,通道综合物流成本显著降低,竞争优势显著增强。(牵头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北部湾办;配合单位:自治区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管局,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关环境,完成友谊关、水口口岸扩大开放和峒中口岸对外开放验收,推进硕龙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并扩大开放岩应通道,推动南宁国际铁路港等口岸开放,推动海港口岸码头泊位开放启用和航空口岸设立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大力推行“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模式,积极探索“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随报随批”、“先放后检”、“7×24小时通关”等模式,优化再造“海运+港口+通关+铁路(公路)”全流程服务。扩大获“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企业规模,加大AEO认证培育力度。(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南宁海关;配合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外事办,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广西海事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广西机场管理集团,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大力发展冷链电商等专业物流。依托广西特色优势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电商物流、保税物流、汽车物流等专业物流,积极构建跨国跨区域物流供应链。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钦州港冷链保税交易中心、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等项目建设,研究推动东兴冷链物流中心、北部湾冷链物流集散基地等建设,积极争取将其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大力发展海运和铁路集装箱冷链运输、冷链集装箱多式联运,常态化开行北部湾港至中西部地区冷链班列,加强公路冷链末端网络衔接。加快建设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崇左)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开展业务,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互联网企业依托通道建立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构建完善的区域分拨网络,推动各类公共信息平台与电商平台有效对接。加快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场地)建设,推进防城港大宗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交割仓库、北海铁山港烟花爆竹危险品物流中心等前期工作。(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北部湾办、大数据发展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推动通道经济融合开放发展


发挥通道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育通道经济增长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临空产业,积极发展沿边口岸经济,促进国际省际合作,推动产业向通道集聚。


(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临港产业高效聚集,全面提升临港产业园区发展能级,重点发展以石化、粮油、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等产业为龙头的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主导产业突出、链条配套齐备、特色鲜明的临港优势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综合能源基地,打造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强通道与西江黄金水道联动,支撑珠江—西江沿线临港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港口、产业和城镇布局,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发展,重点推动建设北海国际邮轮母港聚集区、北海铁山港南珠新城、钦州港临港新城、防城港风球岭片区海员小镇等。到2023年,力争形成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重点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化临港新城和配套服务设施。(牵头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北部湾办;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培育临空产业。提升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枢纽功能,提高高端产业集聚与城市服务水平,完善通关设施配套,加快培育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高新技术、临空商务等临空产业集群,重点引进航空制造、航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商等临空产业,推进南宁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水果生鲜物流基地、航空快递及邮件转运处理中心、东盟跨境现代物流中心、临空经济总部基地建设,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建设临空高端制造业基地和临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动设立桂林临空经济区,整合发展快递、航空物流、航空维修等行业。加快发展柳州空港物流产业园。(牵头单位:南宁、柳州、桂林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北部湾办、商务厅,南宁海关,广西机场管理集团)


(三)积极发展沿边口岸经济。推动东兴、凭祥、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发展,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力促形成边境特色产业发展经济带。简化边境旅游审批环节,加快建设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积极推动“口岸+”产业发展。到2023年,沿边口岸经济初具规模,实现创新发展。(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配合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和旅游厅、公安厅,南宁海关,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四)大力促进国际省际合作。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研究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升级发展中马“两国双园”、文莱—广西经济走廊、中泰(玉林)国际旅游文化产业园、中泰(崇左)产业园,加快建设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桂黔(河池—黔南)跨省合作区、深百产业园、粤桂扶贫协作区等园区,推动建设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大战略联动,推动通道沿线省份在桂建设“飞地园区”,打造国际加工制造基地,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到2023年,实现现有合作园区升级发展,新增一批国际省际合作园区和项目。(牵头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单位:自治区北部湾办、外事办,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市场准入壁垒,高标准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引进和培育贸易、物流、航运等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壮大,做大通道经济规模。持续完善通道专家库,加大贸易、物流等领域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协调推进境外投资合作人员往来便利化。面向企业组织开展通道沿线国家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加强对企业海外投资经营风险的防范指导。(牵头单位: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厅;配合单位: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外事办,南宁海关,相关设区市人民政府)


六、强化措施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共建机制,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优化指挥部办公室职能架构。压实指挥部各专题工作部工作职责,完善各设区市通道建设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和工作衔接,强化与通道沿线地区的合作,加强对各相关市和企业的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共建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用地用海用林政策等支持,创新铁路建设运营模式,争取扩大铁路运输优惠力度和范围,积极争取海南自由贸易港部分政策复制拓展到北部湾港,推动试点以北部湾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发展内外贸同船运输。加大自治区财税、用地、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企业参与通道投资建设与运营,对通道重大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三)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国家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完善通道沿线地区协调机制,定期会商、协同推进通道建设。加强与相关省市规划、省际建设项目的协调衔接,共同推进跨省重大项目建设,共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协同制定区域运输政策,加强信息互通互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物流大通道。鼓励通道沿线地区企业间开展合作,促进企业联盟发展,实现共享共赢。


(四)强化组织实施。各责任单位根据本计划,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举措,明确推进时间表、路线图等,加快做好项目储备与政策配套工作。着力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动态跟踪,开展监测评估,加强工作考核,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重大项目和重大事项有力有序推进。


(五)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报道通道建设新进展新成果,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通道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宣传通道优惠政策,吸引更多货物选择从广西出海出边。加强国际省际宣传推介,发挥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平台作用,促进共商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重点项目表(2021—2023年)》由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印发,对重点项目实行滚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