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三年 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二)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三)加强业态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1.复制推广创新制度。全面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相关的改革试点经验。各综合保税区每年至少推动形成1项与新型经济全球化新规则、新制度相衔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或监管模式。鼓励将综合保税区展示交易等非围网功能延伸至所在的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内,拓展综合保税区发展空间。(责任单位: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商务厅〔自贸办〕、北部湾办,南宁海关,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2.推动企业开展国内委托加工。推进综合保税区内加工制造企业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业务,简化综合保税区进出区管理,促进货物便利流转。积极探索建立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对产业链上符合信用条件的企业在账册管理、进出区货物流转、担保管理等方面给予便利。(责任单位:南宁海关,自治区商务厅,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鼓励研发设计和专利产出。实施专利申请优先审查推荐和落实专利费用减免政策,推动重大专利落地转化。鼓励南宁综合保税区开展医疗设备、生物技术研发;北海综合保税区开展电子信息科技、维修/再制造技术等研发;钦州综合保税区开展新材料、汽车检测等技术研发创新;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开展中药材研发,完善药材进口边境口岸功能,加快设立口岸药品检验分支机构;梧州综合保税区开展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研发。除禁止进境的货物和物品外,综合保税区内企业从境外进口且在综合保税区内用于研发设计的货物、物品,免于许可证件管理,进口的消耗性物料据实核销。支持认定申报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对达到补助条件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资金补助;对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企业,按照所获国家专项支持资金的1∶1给予资助,每家企业获资助资金最高为1000万元,用于项目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及产品化、产业化。(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市场监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财政厅、药监局,南宁海关,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4.推进保税检测维修业务落地。支持设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为区内外企业提供检验认证服务,加快引进一批专业维修企业,建立专业化、区域性检测维修中心。鼓励开展全球维修、第三方专业维修,承接境内维修业务。推动南宁综合保税区、北海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内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开展电子产品保税检测维修业务,构建区内外、境内外“一条龙”检测维修产业链。推动钦州综合保税区开展国际船舶保税维修业务,吸引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加快推进凭祥综合保税区开展药品、药材等检测认证和东盟机械、电子产品保税维修等业务;加快推进梧州综合保税区开展装备维修业务。(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管局,南宁海关,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5.积极推动开展再制造业务试点。依托北海综合保税区“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平台,推进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入境再制造业务试点落地,优化监管模式,形成“再制造”品牌。力争将“绩迅科技”培育成再制造墨盒行业的独角兽企业。(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生态环境厅,南宁海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北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6.做优跨境电子商务特色品牌。扩大对东盟国家电子类、百杂类等产品的以商对客电子商务模式(B2C)直邮出口规模,拓展坚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网购保税进口、企业对企业的以电子商务模式(B2B)直接出口。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创新开展电子信息、东盟特色产品保税加工成品转电商销售模式(BMC)。推进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在东南亚、欧美建设“海外仓”,支持电子商务与外贸综合服务业态融合,推进综合保税区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联动发展。建成南宁综合保税区银海保税仓,持续发挥“三合一”集约化监管模式作用,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建成钦州综合保税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完成电子商务监管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力争引入1—2家跨境电子商务龙头企业。推进凭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清关中心建设,拓展立足东盟、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2023年梧州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实现运营。(责任单位: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商务厅,南宁海关,自治区北部湾办)
7.培育完善各类保税服务业态。钦州综合保税区加快拓展原油、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保税期货交割业务,争取设立面向东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积极推进在钦州综合保税区开展国际船舶离岸服务业务,吸引离岸企业在综合保税区注册并开展国际结算。推进凭祥综合保税区开展中国—东盟中草药及农产品期现结合业务,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形成千亿元贸易园区。在南宁、北海、凭祥、梧州综合保税区加快开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推动服务贸易实体交付业务落地综合保税区。(责任单位: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南宁海关,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广西证监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保监局)
(四)优化监管服务,促进惠企兴业。
1.进一步便利通关。落实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对综合保税区监管设施及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及维护职责。推广“两步申报”、“先出区后报关”模式。在确保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推进凭祥、钦州综合保税区建立对接RCEP的水果、肉类等易腐、生鲜产品快速通关机制,创新大宗散货商品便捷通关模式。对符合条件的进口商品实施“进境一线检疫、二线检验”的检验检疫措施。实施一线进境环节“准许入境”监管和风险防控,二线出区进入国内销售前,根据企业申报实施“合格入市”监管和风险防控。采取便利化方式开展疫苗、食品、动植物产品入区检验监管。(责任单位:南宁海关,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2.畅通向内发展渠道。在综合保税区全面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实施内销商品特殊质量安全检验监管便利化措施。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畅通国际品牌内销渠道。推动“一线”原料加工后“二线”出区内销产品复合化增值,促进粮食、饲料、食盐、棉纺等加工产业做大规模。(责任单位:南宁海关,广西税务局,自治区商务厅,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加强信用培育互认。加快区内企业“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培训和认证进度。对新设立的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企业,经评定符合有关标准的,可直接赋予最高信用等级。推动信用部门协同,落实联合激励举措,给予高级认证企业更多便利。(责任单位:南宁海关,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银保监局,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4.优化税收征管服务。优化各环节增值税缴税和出口退税服务,推行无纸化、“非接触式”、“容缺办理”等便利举措,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提高一般纳税人登记效率,对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纳税服务。(责任单位:广西税务局,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5.持续推动外汇收支便利化。规范综合保税区外贸企业的外汇收支管理,不断创新外汇结算方式,便利小微企业和个人办理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拓宽外汇结算渠道,放宽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税费的代垫及轧差结算。持续优化综合保税区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管理,放宽出口收入待核查账户开立,放宽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扩大企业货物贸易电子单证使用范围,放宽银行业务审核签注手续。(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五)强化物流联动,打造循环枢纽。
1.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将综合保税区进出境货物全部纳入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范围。建成智慧钦州综合保税区项目,实现综合保税区可视化监管,升级辅助平台业务监管及预警功能,推进钦州综合保税区辅助管理系统与北港网、铁路数据系统、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综合保税区、码头作业区、铁路中心站之间数据共享、卡口联动、货物便捷进出。推动友谊关口岸率先启用全信息化智能通关集成系统,提升通关效率和通关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北部湾办,南宁海关,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中铁联合集装箱广西有限公司,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2.推动与口岸等相关区域衔接发展。推进南宁综合保税区与凭祥铁路口岸、钦州港口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南宁国际铁路港无缝衔接,推动新增3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纳入中越两国汽车运输协定管理范围、4条中国(广西)—东盟全货机航线,打通中越跨境电子商务陆空新通道。申请建设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进口水果指定监管场地,扩大南宁至东盟国家回程货源,实现与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融合发展。推进钦州综合保税区与钦州港进境肉类、水果、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以及整车进口、毛燕指定口岸融合发展。探索凭祥综合保税区与越南河内机场跨境空陆联运模式。(责任单位:南宁、钦州、崇左市人民政府及有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北部湾办,南宁海关,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机场管理集团)
3.提升区港联动运作水平。推动钦州综合保税区与码头作业区、铁路中心站有机衔接,建成并运营中谷钦州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基地,加快建设中远海运钦州综合保税区物流产业园,打造海—铁—公联运集装箱中转“一站式”全流程综合性智慧物流园。加密钦州港与北海港之间穿梭巴士班次。发展海铁、空陆、空铁等多式联运,探索“一站式”、“一单制”运输方式,提高航线归集效率和运能,打造中国—东盟冷链交易、分拨、配送中心。推动梧州综合保税区与梧州港区港联动发展。(责任单位:钦州、北海、梧州市人民政府及有关综合保税区管委会,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北部湾办,南宁海关,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
(六)完善发展机制,提升运营水平。
1.理顺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综合保税区的数字治理能力,建设综合保税区智慧管理平台,整合相关部门信息,实现对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要指标的实时监控、动态分析及预警,综合保税区政策归集、发布以及招商信息协同共享。推广“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营模式,推行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明晰权责关系,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理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和平台公司的权责分工,强化资源整合调配协同,提升运营水平。(责任单位:自治区北部湾办,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南宁海关,广西税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2.建立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机制。在综合保税区内率先落实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和原产地预裁定制度。实施审慎包容监管,鼓励“法无禁止即可为”,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制度。(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南宁海关,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3.强化部门协同机制。推动集成创新,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以区内企业为单元,构建海关总担保管理模式,丰富关税保证保险等担保载体。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推动综合保税区海关、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执法互助、监管互认、数据互换,优化监管服务方式。(责任单位:自治区北部湾办,南宁海关,广西税务局,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
4.健全项目落地扶持机制。梳理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编制清单,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建立项目全过程服务机制,推行“企业点菜、政府端菜、问题清零、滚动销项”模式,实行重大事项“即事即议”、“一事一议”。(责任单位:有关市人民政府及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广西税务局,自治区财政厅)